常 見 問 題
如果在這裡不到您想要的答案,可以來信提問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喔!
常看到茶葉包裝上,標示春茶或冬茶,有甚麼不同?
以阿里山來說,烏龍茶採收大致上是「春夏秋冬」四個季節,天候好時能採到五季,稱為「冬片」。
「春茶」葉片較大,茶湯口感清甜芳香,香氣表現主要在口腔,是春茶主要特徵。
「冬茶」口感馥鬱甘甜,茶湯表現主要在喉韻回甘,是冬茶主要特徵。
秋茶帶澀,夏茶苦!主要是因為夏茶日曬重。相對的,兒茶素含量是四季茶葉當中最高,不愛吃水果的,喝這就對了。
日王茗茶用夏茶來萃取作「烏龍茶葉美容保養品」的原料。
「冬片」則是介於冬季與春季之間的嫩芽嫩葉,口感和價格一樣高貴,缺點是不經泡。產收不是每年都有。
台灣茶,大都是來自中國福建茶系
國際知名的台灣烏龍茶「文山包種、凍頂烏龍、阿里山高山茶、梨山、大禹嶺…」,茶葉種植、製作技術,全都是二百年前,中國福建大規模的移民所帶來的。台灣茶說明白了,都是傳承自中國福建茶系。
清嘉慶年間1796~1820年:柯朝氏從福建武夷山引進茶種,在台北縣瑞芳區種植,相傳是北部茶源起。
清咸豐乙卯年1855年:鹿谷舉人林鳳池,還鄉時,自武夷山帶回36株青心烏龍茶苗,種於南投鹿谷凍頂山,是為凍頂烏龍茶之始。也有一說是世居鹿谷鄉彰雅村「凍頂巷」的蘇姓家族,其先祖於清朝康熙年間移民來台灣,自乾年間已往「凍頂山」開墾種茶。
清同治年間1865年:由蘇格蘭茶商約翰杜德,自福建大量引進安溪茶苗、提供製茶技術、收購茗茶、設精製廠並外銷,對台灣茶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。被稱為「台灣烏龍茶之父」。
清光緒年間(1875~1908年):張氏兄弟從安溪引進純種鐵觀音,於木柵山區種植,木柵的鐵觀音從這裡開始。
台灣烏龍茶經過一百多年發展,隨著台灣經濟起飛,國民政府的輔導,茶改場的品種改良,製茶工藝不斷的精進及多元化,才逐漸成為今日台灣烏龍茶之盛況。
高山烏龍茶,與一般烏龍茶品有甚麼不同?
早期台灣的傳統烏龍茶製作,必需中發酵、重焙火。藉由炭木焙火工藝,烤出茶葉裡頭的烏龍香氣,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長時間保存。台灣海拔700公尺的鹿谷凍頂茶區,還有其它低海拔茶區,大都保留這樣的傳統。
當茶葉的封裝保存,開始有了「真空技術」讓茶葉不容易接觸空氣而造成氧化後,製茶方式開始有了些改變。烏龍茶製作開始轉向輕發酵輕焙火,保留高山茶葉原汁原味的清香鮮甜,更留住更豐富的物質、茶區口感。在台灣,種植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烏龍茶,統稱為高山烏龍茶,台灣海拔1400公尺以上的「阿里山日王茗茶」、梨山或是大禹嶺,正是以這樣的製茶工藝呈現。
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一方山頭一方茶氣」,茶葉的優秀與否,和海拔高低並無關聯,應當說:各家有各家的特色。
為甚麼有些茶空腹喝,胃會不舒服?
那是因為溫度太高啦!
茶葉有分為「輕發酵輕烘焙」和「重發酵重烘焙」兩種,高海拔的烏龍茶多屬「輕烘焙」這型。
輕烘焙的茶葉只要「高溫悶浸」,茶葉裡的「茶鹼、單寧酸」一釋放出來,不但胃倒大霉,睡眠品質也會跟著受影響。要知道「茶鹼、單寧酸」這種東西是可以用來肌膚深層潔淨、殺菌的啊!
泡杯好茶不難,記得下回用滾燙沸水沖茶時,無論是馬克杯或茶壺,別蓋蓋子就行。
註:沸水倒入冷的馬克杯、會降溫。不蓋蓋子、水溫也會隨著空氣降溫,再次沖泡時、杯裡茶葉也已冷卻、也會降溫。還有,有些茶葉雖然耐泡,也不適合浸泡一整天噢!
中國六大茶系著名代表作,烏龍茶是青茶類
中國茶品可概分為六大系統,知名傳統代表作品有:
青茶:烏龍茶、金萱、文山包種、鐵觀音、永春佛手、大紅袍、武夷水仙、鳳凰單叢…
黑茶:普洱茶、茯磚、千兩茶、廣西六堡茶、康磚、湖南黑毛茶…
紅茶:烏龍紅茶、紅玉十八號、阿薩姆、正山小種、金駿梅、祁門紅茶、雲南滇紅、英德紅茶…
白茶:福鼎白茶、政和白毫銀針、白牡丹、福安白玉芽、貢眉、壽眉…
黃茶:君山銀針、蒙頂黃芽、泰順黃湯、霍山黃芽、莫干黃芽、潙山毛尖…
綠茶:西湖龍井、南京雨花茶、碧螺春、雀舌、黃山毛峰、六安瓜片、竹葉青、雲南蒸酶茶…
茶葉如何保存,有期限嗎?
以中國各路各派的茶來說,茶葉存放條件不外乎:
「避高溫、避潮濕」:不管鋁鉑真空包裝、還是普洱茶,這是最基本的。
「避異味」:茶會吸味。鋁鉑真空包裝的茶葉還不擔心,其它的茶……和豬肉擱一起,泡出來的茶就會變豬油茶,和柳丁放一起就會變果茶,和樟腦丸放一起,就會有進了廁所的感覺。
「避蟲子」:想當然爾,蟲子蜘蛛蟑螂在茶葉上爬呀爬,這茶喝了肯定鬧肚子!
普洱這種黑茶類、和重發酵的紅茶類、東方美人、白茶、烏龍熟茶,保存妥當是越陳越香、越陳越貴!
鋁鉑真空包的高山烏龍,不拆封放個三年沒問題。其它不發酵的綠茶,品飲得趁新鮮!
「手採茶」和「機剪茶」乍看外表都一樣,價格可是天差地遠!
「手採茶」手採摘的茶。
一碗芳香清甜的好茶湯,它的香氣來自葉片,滋味來自茶芽。採茶時,一心二葉、一心三葉是最洽當的採摘標準。由於葉片的完整,能帶來最佳的飲茶口感。就是人力成本高、採摘時間長,手採茶通常售價昂貴。
「機剪茶」機器剪收的茶。
機器採收茶樹時,就像阿兵哥理平頭一樣,掃過去一片平坦。對的嫩葉也剪、不對的茶梗老葉也剪,有些剪的破碎的茶葉,都會影響茶湯口感。優點就是成本低、剪收快。有些預備「價格高售」的機剪茶,製茶同樣會經過團揉的工序,完成後,再經過多次的「機器檢枝」,篩選出來的茶葉同樣粒粒分明,與「手採茶」難以分辨。打掉的茶屑,就是我們一般在喝的廉價茶包。
阿里山日王茗茶「手採立體茶包」,使用的原料就是「手採茶」。與它牌立體茶包「機剪茶冒充手採茶」不同。茶友如何分辨?只需將飲用後的「立體茶包」剪開,看看葉片是否完整,還是破碎的,真偽即刻現形。